清代乾隆时期,中国疆域空前扩大,按地图一路向东,最远可抵达库页岛。
这个坐落于黑龙江入海口的神秘岛屿,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。直到18世纪中期,沙俄出动探险队,悄然开启了侵占库页岛的卑鄙计划。
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,彼时正是乾隆当政,大清国力充沛,兵强马壮。面对沙俄的无礼行为,乾隆竟然全无反应!
(资料图)
这到底是为什么?让我们回溯历史,先从丢失的库页岛说起。
(库页岛)
回溯历史:丢失的库页岛
根据史书典籍记载,中国是最早发现库页岛的国家。
翻阅《山海经》,便能在“海外东经”一节中寻找到库页岛的踪迹。书中记载,东边有一个叫毛民之国的地方,这里的人遍体生毛,极具特色。
晋代学者郭璞则进一步定位了“毛民之国”的具体位置,那边是在“大海洲岛”上。
这个神秘的毛民之国,便是大名鼎鼎的库页岛。而所谓的毛民,其实是岛上的原住民费雅喀人。
(毛民之国)
到了唐代的时候,中国的中央政权便与库页岛有了联系。
大唐贞观年间,东北各族归附,黑水靺鞨便是其中之一。而库页部隶属于黑水靺鞨,当时被写为“窟悦”。
随后,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,神州大地王朝更迭,库页岛却始终是华夏政治体系里的一颗明珠。
根据《金史》记载,最晚在12世纪时,库页岛便已经明确归属中国。元朝时期,中央政府曾派兵管理库页岛,不光派兵驻扎,还向岛上居民征收过税款。
而到了明代时,中国对库页岛的统治则更加明确,库页岛上的少数民族领袖曾前往大明帝都朝拜,明代皇帝也在岛上设立卫所与指挥使司,统一管辖。
(库页岛)
清朝建立后,库页岛便直接划归宁古塔章京管理,康熙与雍正两朝,都曾细化过有关库页岛的管辖事宜。
康熙十五年,库页岛军队驻地迁至吉林,雍正十年,朝廷设置三姓副都统,在行政区划上将库页岛与黑龙江下游合并,统一归三姓副都统管理。
然而,尽管库页岛明确属于中国,但仍然被沙俄觊觎多年。
1689年,清政府与沙俄签订《尼布楚条约》,明确疆域范围。按照条约,库页岛是大清的领土。
但是,《尼布楚条约》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沙俄的南下,自从16世纪开始,沙俄的扩张便从未停止。
眼见无法向黑龙江流域扩张,沙俄便一转攻势,沿东西伯利亚前进,来到了库页岛。
(《尼布楚条约》)
1765年,沙俄堂而皇之的登上库页岛,袭击了岛上的原住民。库页岛岛民奋力抵抗,并明确告知沙俄,他们只效忠于大清皇帝。
可是沙俄侵略者置若罔闻,他们迅速占领了库页岛北部,建立根据地,甚至开采起了矿产资源!
要知道,1709年清朝刚刚进行了土地测量工作,测量官员刚在库页岛上留下了大清石碑。沙俄强占库页岛的行为,是毋庸置疑的侵略。
更过分的是,1789年,沙俄得寸进尺,又向库页岛南部进发,妄图控制整个岛屿。
然而,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,此等嚣张行径,竟然丝毫没有惊动中央。乾隆似乎默许了沙俄对于大清领土的冒犯!
(库页岛)
此等“忍气吞声”,令人迷惑。那么,乾隆为何这样呢?
客观原因:大清的实力
乾隆纵容沙俄侵占库页岛,有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原因。就客观来说,清代彼时的实力不允许乾隆去管。
所谓实力不允许,并非是说大清国力不强,兵力不猛。与之恰恰相反,彼时的大清正值全盛时期,粮草充足,兵力充沛,作战能力一流。
但是,如此的精兵强将,却并非为库页岛而准备。简单来说,乾隆的军事战略重心不在东北,而在西南边陲。说起这个,就必须要提到乾隆朝最重要的军事活动——金川战争。
沙俄在1765年侵占库页岛,对于乾隆来说,这是一个极为微妙的时间点,因为第二次金川战争即将爆发,朝中局势紧张。
(金川战争)
金川位于四川西部,是藏民聚集之地,分为多个部落,各自为政。这里地处险要,关乎大清边境安危。
倘若乾隆想要掌控西藏,就必须将金川牢牢握在自己手中。除了政治上的因素外,金川更与大清的“钱袋子”息息相关:这里是茶马贸易的必经之处,一旦发生动乱,脱离中央掌控,后果可谓不堪设想。
为了能够彻底掌控金川地区,乾隆先后两次发动大小金川之战,第二次战争规模更大,不光耗时空前,就连参战人数也高达14万。
尽管大清强兵如云,但他们的对手并非是沙俄,而是金川各部。
1766年,乾隆正忙着指挥手下官员,联合九家部落共同剿灭大金川。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,小金川首领公然叛变,倒向了曾经的仇人大金川,两个部族联手对抗清政府。更让乾隆无语的是,清军竟然输了!
(平定金川)
这场失败,成为了第二次金川战争的引子。乾隆的目光完全顾及不到遥远的库页岛,国家全部的兵力都集中了西南地区。
除了金川战争外,就在沙俄进驻库页岛的同一时期,清缅战争也爆发了。
1762年,缅甸入侵云南,两军在普洱地区开战。最开始,不过是边境部族间的小规模战役,到后来逐步发展为精锐部队对抗。巧的是,1765年正是战争的关键时刻。
1765年7月,缅甸军队攻入中国境内,并在三个月后占领车里,也就是现在的西双版纳。缅甸政府嚣张至极,直接发文告知乾隆,要重新划定边境,将车里纳入缅甸境内。乾隆怒不可遏,随即派遣大军反击,战况激烈。
(清缅战争)
由此可见,清朝当时处于两场战争中,国家的军事力量集中于西南,根本不在北方。
库页岛处于两场战役的夹缝中,处境尴尬。就军事实力而言,大清恐怕已是分身乏术,无力顾及。
但是,造成库页岛丢失最主要的原因,其实是乾隆在主观上的漠视。
主观原因:乾隆的漠视
可以说,正是乾隆的漠视,才令沙俄堂而皇之的侵占库页岛。而造成这种漠视的原因十分多元,其中最直接的一点,便是沙俄的诡计。
沙俄并未动用军队,大举进犯库页岛,只是暗戳戳的使坏,偷偷来到岛上。身为皇帝的乾隆日理万机,每天都有无数军国大事等着他拿主意。
他或许已经注意到了沙俄的行为,但是由于沙俄的“排兵布阵”,从而降低了乾隆的警惕。
在乾隆心中,沙俄侵占库页岛的“危险等级”并不高。他认为,这不过是小打小闹,远远算不上侵略,顶多是骚扰。
(库页岛)
乾隆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控库页岛的真实情况,这也与大清的管理制度有关。
库页岛虽然是大清最东边的领土,但大清在库页岛的防务上存在漏洞。一来,官方并不单独驻兵,而是统一交由省级官员管理,二来,大清平日很少干涉库页岛岛内事务,即便是巡查也很少前往岛上。
如此一来,库页岛便处于军事与政治上的双重尴尬角落。
当地岛民无法第一时间联系到大清官员,就算有官员知道真相,想要让乾隆知道实情,也需层层上报。
对于官员来说,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事,因此,与其报上去等皇帝责备,还不如浑水摸鱼过去。只要不起战火,没有大规模的武装冲突,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万事大吉。
而岛内民众也知道,远水解不了近渴,比起劳民伤财的上达天听,不如直接和来者谈判,动用部族的力量保证基本生活。
(库页岛)
但归根结底,管理制度的漏洞折射着皇帝本人的心境。说白了,乾隆根本不在乎库页岛。在他看来,这并不是一个具有价值,需要耗费大量心力来治理安排的地方。
相比于战略要地金川,库页岛着实平平无奇。
从地理位置上来看,库页岛与大陆并不相连,和东北也有着一定的距离,交通尤为不便。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,对航海毫无兴趣,因此对乾隆而言,库页岛是一个连抵达都需要费尽周折的地方。
不仅如此,库页岛上还较为荒凉,人烟稀少。
(库页岛居民)
这里不适合耕地,天气寒冷,更没有多少珍贵的资源,岛屿面积不小,但人口却十分有限。同样是岛屿,乾隆自然更青睐蕴含丰富物产的宝岛台湾。库页岛存在感太低,实在没办法引起乾隆的兴趣。
尤其是金川战争结束后,乾隆便更不愿意在库页岛上浪费人力物力。
尽管乾隆取得了金川战争的胜利,将大清推上了盛世巅峰,但这场空前持久的战争几乎掏光了大清的国库,整个国家都虚了。
大战过后,养精蓄锐才是唯一要务,乾隆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再发动另一场战争,还是为了在他看来“不值得”的库页岛。
(大清疆域)
在皇帝眼中,库页岛并不是一个切切实实需要驻扎的岛屿,而是帝国的政治图腾。
它象征着帝国的土地扩张到前所未有的领域,这是盛世的荣光,也是乾隆的功绩。只要在法理上,在文件上,在大多数人的心中,库页岛属于大清,那就足够了。这个岛屿实际上由谁掌控,生活着什么样的人,乾隆并不在意。
由于物资匮乏,库页岛在实际层面能够上供给乾隆的东西也很少。但只要那象征着库页岛臣服的贡品送来了紫禁城内,这便是乾隆的胜利。
另外,在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下,乾隆习惯性将周边国家都视为蛮夷,就连沙俄也不例外。既然自己是上国的领袖,那对于下国必然要抱着宽恕与原谅的态度,但这一逻辑的背后是蔑视。
正因为蔑视其它国家,所以乾隆态度高傲,有时更怕麻烦,宁愿“打发”这些国家一些毫无用处的领土,以回避争端。
(天朝上国)
总而言之,库页岛自身价值有限,地理位置偏僻,再加上自身狭隘的眼光,令乾隆顺理成章的无视了沙俄的种种举动。然而,历史最终给出了答案,乾隆种下的苦果,将由他的子孙一一吞下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人人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